任弼时墓

湖南湘阴人,原名任培国,寓意爱国之情,出身贫苦教员之家。早期受“五.四”运动影响,积极参加游行宣传等爱国活动。大革命时期,任弼时同志担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总书记,他明确提出把共青团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的根本原则。五卅运动期间,共青团的组织迅速发展到全国大名数地区,而且有三分之一的团员输送给党,壮大了党的队伍。

在大革命濒临失败的紧急关头,任弼时同志挺身而出,同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作斗争,积极主张党要有自己的独立主张,要实行土地革命。面对陈独秀的粗暴压制,23岁的他始终以维护革命利益为重,坚持真理,坚持原则。

1934年7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苏区日益缩小,任弼时受命于危难之际,率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转移到湘中创建根据地。8月7日,与肖克、王震等六军团负责人一起率红六军团开始突围西征,连续行军作战近80天,跨越赣、湘、桂、黔五千余里,突破敌人数道封锁线,于10月24日在黔东与贺龙领导的红三军(后恢复二军团番号)胜利会师,完成了中央和军委赋予的战略任务。之后,红二、六军团在任弼时、贺龙率领下,开辟湘鄂川黔新苏区,吸引了敌军大量兵力与之作战,有力地支援了已经开始实行战略转移的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的长征行动。

在反对张国焘分裂党中央的活动中,任弼时表现出了坚强的党性和忘我的工作精神。为促进党的团结,促使张国焘北上,在过草地的行军中,接受朱德的建议,随红四方面军总部行动。期间,他多次积极与朱德、徐向前、陈浩、张国焘、傅钟等人交谈,统.思想,并对张国焘派人送来的反对中央、拉拢干部的《干部必读》等材料,下令进行销毁,同时要求红四方面军派到红二方面军的干部讲团结,不要讲与党中央不一致的东西 ,为促进党的团结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任弼时多次谈话使红四方面军的广大指战员对张国焘制造的思想混乱和分裂行径有了深刻的认识,澄清了是非,团结了同志,使红二、四方面军能够团结一一致,按照党中央指示的北上路线顺利前进,使党和红军摆脱了危机,实现了红军三大主力的胜利会师。

四十年代初,任弼时同志回到延安,参加中央书记处工作。协助毛泽东同志领导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筹备召开党的七大,成为毛泽东同志的亲密助手之一。

在领导开展大生产运动时,他就明确指出,革命的目的就是为着建设共产党人如果只晓得用战争和暴力来推翻旧的制度和统治,而不善于建设新的丰衣足食的幸福快乐的社会,那我们是不会胜利的,就是胜利了也不能巩固。

解放战争时期,任弼时同志和毛泽东、周恩来同志一起留在陕北主持党中央工作。在土地改革运动蓬勃发展时,他带病到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周阳20多个村子进行调查,还了解了各解放区的土改情况,及时指出土改中出现的“左” 的错误,要求各地立即加以纠正。他所作的《土地改革中的几个问题》的报告,经党中央批准作为指导性文件印发全党,对提高大家的政策水平,纠正土改中“左”的错误倾向,保证土地改革的健康进行,起了重要的作用。

任弼时同志对事业和工作恪守着“能坚持走一百步, 就不该走九十九步”的准则,在30年的革命生涯中,不仅以坚忍不拔、勇于牺牲的“骆驼"精神,为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而且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智慧和勇气,对党的建设进行了深入探索和研究,丰富了毛泽东思想宝库。

叶剑英同志非常中肯地评价说:“他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漫长的艰苦的道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没有个人的任何计较。他是杰出的共产主义者,是我们党最好的党员,是我们的模范。

1951年,任弼时同志安葬于此,这是革命公墓安葬的第一位党 和国家领导人,因此,他的墓被称作“八宝山第-一墓”。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精心设计其墓碑,汉白玉墓碑上是由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任弼时同志之墓”几个大字。

现安葬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