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墓作为人生旅程最后的归宿之地,不仅仅是安葬死者,更重要的是活着的人们与逝去的亲人之间维系感情的纽带。作为社区设施组成部分之一的公墓,也是文化传承的场所。因此,公墓不应该是人们想像中的荒草野梧、白骨遍野的恐怖景象,而应该是一个充满浓厚文化氛围的地方,公墓本身所包含的文化特征,自有它独到之处。人们对死者的有形的怀念,除了文字、图像、遗物之外,就要算是墓地了。无论是怀念、忆旧、伤感或是告慰先贤,墓地最容易令人触景生情。

所以,任何一个公墓都应该有它独特的风土文化景观。

位于北京西郊香山的万安公墓,创建于1930年,已有万余人在此安息,是北京历史上最早的现代公墓。之所以说她是现代公墓,是区别于“公共坟地”而言。公共坟地,既包括中国历史上延续几千年的墓地,也包括慈善

性质的、以区域为限的义园义地(如北京历史上的广东义园、东北义园等等)甚至乱葬岗子。《北平香山万安公墓章程·缘起》中说:“公墓之组织,其制创自欧西,实较吾华族葬为完备。”可以说现代公墓的出现是近现代以来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碰撞、融合的一个小小的实例,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它同时还保留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

在万安公墓,它的管理设置和建筑风格乃至墓式设计、碑石雕刻已有60余年的历史。创始之初,选择了京西风景优美的地理环境,并在《北平香山万安公墓章程·缘起》中神秘地阐述了中国传统的风水观念,可以说这也是60多年前历史的遗存。

以史为鉴,以史育人。60余年来,由于墓址的优越,这里安葬了众多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和身后落叶归根的港澳台同胞,公墓也因此而蜚声海内外。这些人物在过去的时代里给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以相当的影

响。我们公墓管理部门,有责任有义务将他们一生活动的精彩部分记录下来,留存下去。